首页>篇章详情

毛泽东工农文化话语权思想历程及其现代启示

作者:
卢雁 赵艳婷
出版日期:
2016年10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5219字
所属图书:
领导权与话语权:“颜色革命”与文化霸权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话语权又被称为话语权力(discourse power),是一个政治领域的概念。法国哲学家福柯(Foucault)在《话语的秩序》中写道:“话语作为一种具有自身的连贯和前后相继形式的实证性实践,既不同于线性的言语或书写,也不同于流变的意识。”〔法〕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三联书店,1998,第129页。话语(discourse)又称为言语,不是语言。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语言是一种实践的、现实的意识。语言是人头脑中的意识,而话语则是意识的实践,是人们斗争的手段和目的。话语权不同于话语权利(discourse right),话语权利是个人针对私人事务或社会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而话语权则以受众的存在和话语权利为前提,体现的是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政治、社会地位。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话语权就是文化领导权和意见主导权的意思。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作为思维着的人,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而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是一个时代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98、99页。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文化话语权从来都是很少一部分人的“专利”,广大工农没有表达自己的渠道,经济上的剥削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剥削。因此,评价一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性质,从文化话语权上就可见一斑,就是看文化主导权和意见领袖们属于哪个群体、哪一部分人,为谁说话,替谁办事。

关键词: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工农文化话语权

作者简介:

卢雁:

赵艳婷:

文章目录
在传统民本思想中启蒙
  • 1.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
  • 2.传统民本思想的启蒙
  • 3.传统民本思想的不足
在近代民粹思潮中提升
  • 1.近代民粹思潮的中国引入
  • 2.在民粹思潮中提升认识
  • 3.近代民粹思潮的不足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中升华
  • 1.毛泽东的思想转变
  • 2.毛泽东的革命实践
·赋予工农文化话语权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