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广州市武术非遗项目的保护现状、问题及建议

作者:
关文明 朱家勇 骆璨
出版日期:
2018年7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大小:
1.32 MB
报告字数:
5538字
所属图书:
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广州市武术非遗项目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广州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体育名城的培育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在分析广州市武术非遗项目的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非遗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起步晚,入选非遗名录级别较低;代表传承人人数偏少、年龄偏大,级别偏低;补助经费不足等;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如做好发掘和指导工作,着力扶持中青年传承人,加大补助经费力度等。

关键词:

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文化发展武术非遗项目

作者简介:

关文明: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研究所原副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体育史。

朱家勇:广东警官学院警察体育训练部主任,副教授。

骆璨: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陈列保管部部长,广州市体育局编志办负责人,体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广州市体育志。

文章目录
广州武术非遗项目的保护现状
  • (一)武术在广州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 (二)武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肯定和欢迎
  • (三)广州市武术非遗项目申报区域或单位分布均衡
  • (四)个别项目在产业化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
广州武术非遗项目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广州市武术非遗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入选非遗名录级别较低
  • (二)入选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人数偏少、年龄偏大、级别偏低
  • (三)广州武术类非遗保护专项资金补助经费不足
  • (四)存在重申报,轻保护和保护工作不健全的不良倾向
  • (五)定性评价较多而定量评价不足
广州市武术类非遗保护工作的建议
  • (一)基层管理部门要做好发掘和指导工作
  • (二)倡导生产性保护,要将“遗”转化为“产”
  • (三)着力扶持中青年传承人
  • (四)加大武术类非遗项目补助经费力度
  • (五)构建广州市武术非遗保护效果与开放价值评价体系
  • (六)把荔湾区西关一带建成一个标志性武术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