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苏南冲突与缓和对中南关系的影响

作者:
出版日期:
2015年9月
报告页数:
42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38666字
所属图书:
苏南冲突与东方阵营内部关系的演变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1948~1953年的苏南冲突及以后苏南两党之间的恩恩怨怨,对中南两党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苏南冲突爆发之时,正是中国革命即将胜利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依靠苏联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因而不仅拒绝南斯拉夫要求建立外交关系的意愿,而且站在苏联立场上对南斯拉夫进行批判。1953~1955年,斯大林去世后继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为了稳定国内局势和巩固苏联对东方阵营的领导权,主动改善苏南关系,并建议中南两国建交。在苏联的催促下,中南两国自1953年起逐渐恢复外交接触,并有了初步的建交意向,1955年中南正式建交。1955~1968年,是苏南关系波动期。苏南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围绕1956年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十月事件,苏南再次发生冲突。苏联认为,东欧局势的动荡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造成的,南斯拉夫则认为“斯大林主义”是其根源。中苏两党联合批判南斯拉夫的“修正主义”,捍卫社会主义。但在联合批南的过程中,中苏两党却戏剧性地渐行渐远,直至分道扬镳。1968~1978年,苏南矛盾难以调和,中苏关系也进一步恶化。在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基础上,中南开始相互接近,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关键词:

中国苏联南斯拉夫苏南冲突中南关系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中国拒绝南斯拉夫的建交意愿
  • 中共参与“围攻”南斯拉夫
  • 兄弟阋于墙——中南之间的尴尬
第二节 苏南关系改善与中南建交
  • 苏南关系趋缓
  • 中南建交
  • 短暂的“蜜月期”
第三节 中南关系在东欧动荡中再次变冷
  • 南共联盟《纲领草案》引发第二次“苏南冲突”
  • 中、南、苏之间的“混战”
  • 中南关系的微调
第四节 苏南矛盾深化,中南关系借机改善
  • 苏联威胁南斯拉夫,中苏进一步敌对
  • 铁托访华,中南关系开始正常化
  • 中南全面恢复关系,共同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