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革命党人、孙中山及广州政府与德国的交往

作者:
出版日期:
2017年6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大小:
974.53 KB
报告字数:
27399字
所属图书:
国民党与德国的关系(1912-194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革命力量的成长和壮大总是逐步积累和发展的,所以争取列强的同情和支持是同盟会等革命党人对外战略的重点,其目的是壮大推翻清政府的革命力量。德国是他们争取的援助对象之一。革命党领袖孙中山认为,“可作中国之友者,应为美国与日本,其次即为德国”。傅启学:《中山思想本义》,台北,国父遗教研究会,1976,第140页。他与日本政治关系密切,想以美国为立国榜样。他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研究过德国的历史,并曾数次访问德国。他认为德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国家,“俾斯麦实行的是一种国家社会主义”,“而这一原则就是我们所说的民生主义”。张其昀:《国父思想与德国文化》,张其昀:《中德文化论集》,台北,正中书局,1966,第1~2页。由此看来,革命党人的联德取向是有一定思想基础的,他们对德国怀有很大的期望。

关键词:

孙中山革命党人德国运动中俄德联盟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革命党人、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争取德国的“中立”和承认
·第二节 德国运动孙中山反对中国对德宣战
·第三节 孙中山三派人员赴德及“中俄德联盟”构想的流产
·第四节 国民党继承了孙中山的联德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