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主体性的内在意蕴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
王传玲
出版日期:
2019年9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6228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9年第3辑 总第32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主体性问题长期以来在学院哲学中表现为纯粹的学术问题,挖掘其内在意蕴,其实质应置身于社会现实的存在关系中重建社会发展的价值规范。它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应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两个维度来挖掘主体性的内在意蕴,特别是在本体论的维度把握主体间性体现出的现代社会主体性的现实需要,阐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资本增殖的逻辑。资本的逻辑所支配的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发展悖论,致使人的主体性缺失,而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所无法解决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解决发展悖论问题,即社会主义如何驾驭资本的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以主体性支配资本逻辑,以人的现实需求和生产关系中的利益冲突调控和引导资本,才能最终避免经济发展的严重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体间性认识论主体性本体论资本逻辑

作者简介:

王传玲:王传玲,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

文章目录
·主体性的历史演进
·主体性的内在意蕴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性的丧失
·主体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