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农业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内在机理与可行路径——基于江西林镇及所辖李村的调查

作者:
梁栋 吴惠芳
出版日期:
2021年3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1.33 MB
报告字数:
13544字
所属图书:
人类减贫的中国理路(全2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林镇及李村的整体性调查,发现当前的农业产业扶贫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与预设理论或政策前提相离的悖论,且困境实际上植根于特定的社会经济与治理体系之中。
关键词:

贫困治理扶贫绩效农业产业扶贫内在机理

作者简介:

梁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

吴惠芳: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性别研究、妇女与乡村振兴、农业与农村社会学、农村发展干预与社会变迁、发展规划与管理、农村社会问题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留守的童年》、《阡陌独舞》等著作,参与编写《性别与发展教程》、《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其应用》、《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书籍,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农业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
  • (一)精准识别脱靶与扶贫产业需求排斥
  • (二)产业扶贫认定原则的固化与产业类型路径依赖
  • (三)产销失衡的市场困境
  • (四)在村干部及驻村工作组遭遇管理困境
  • (五)政策调整弱化扶贫实效
行政绩效消解扶贫绩效
  • (一)政绩为导向的压力型体制
  • (二)政府行为逻辑对扶贫绩效的消解
市场联结缺位和分散的扶贫部门体制
  • (一)风险阻滞与市场主体弱化
  • (二)缺乏因类施策的产业扶贫选项
  • (三)政出多门的扶贫性政策福利稀释效应
“双轨治理”的激励缺失及治理悖论
  • (一)在村干部与农民的社会距离
  • (二)驻村干部的难以嵌入
·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