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的若干问题

作者:
何星亮
出版日期:
2018年4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大小:
1.29 MB
报告字数:
14343字
所属图书:
迈向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的若干问题。首先,本文回答了为什么要构建中国特色的人类学与民族学。其次,本文回答了如何构建中国特色人类学和民族学。
关键词:

中国特色人类学民族学

作者简介:

何星亮:广东兴宁人,博士。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汉民族学会常务副会长,曾任日本东洋文库、国立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国学院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民族文化与宗教、新疆民族历史与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著有《世界文明通论:中华文明·中国少数民族文明》《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边界与民族——清代勘分中俄西北边界大臣的察合台、满、汉五件文书研究》《中国图腾文化》、《图腾文化与人类诸文化的起源》、《中国自然神与自然神崇拜》等。

文章目录
为什么要构建中国特色的人类学与民族学?
  • (一)盲目崇拜西方学术现象较为严重
  • (二)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具有地域性
  • (三)研究对象不同
  • (四)研究者的知识结构不同
  • (五)西方人类学大多数理论都是未经检验证明的一种假设
  • (六)外来学科的本土化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人类学和民族学?
  • (一)树立“学术自信”意识
  • (二)立足中国,构建新理论和新方法
  • (三)会通中西,取长补短
  • (四)熟悉、怀疑和批判西方理论和方法
  • (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 (六)借鉴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 (七)大传统与小传统研究相结合
  • (八)历时性研究、共时性研究与互动性研究相结合
  • (九)科学分析和人文学分析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