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以来,“颜色革命”逐步成为国际局势中的热词,用西方观察家的观点来看,“颜色革命”是所谓“民主”的胜利,是以文明、优雅的方式发生的革命,在人类政治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一笔的。但是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从2003年11月起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相继爆发的“颜色革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虽然形式上似乎很民主,但是从其过程中能够解读出不同的意味:这些国家几乎都是以本国总统或议会大选为契机,以选举结果不公正、不民主为借口,以所谓的“街头政治”式的大规模游行示威甚至骚乱为行为模式,最终迫使现任政府倒台或妥协,从而使反对派掌握政权。这类“革命”殊途同归地奔向同一个结果:建立了亲西方政权,本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并没有发生好的转变,反而是经济更加衰退,政治更加混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降低。而这些严酷的现实都能看到某些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频繁闪现的身影。这使我们很容易回忆起美国在苏东剧变中的几乎完全相同的角色。但是与苏东剧变相比,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似乎变得更加系统和有效。如果说那时的和平演变政策还是在文化思想领域,是以影响和诱导为主的模式,那么如今的和平演变战略从文化领域推进到了政治领域,正所谓图穷匕首见,战略目标直接指向各国政权。我们在关注“颜色革命”各国热闹的政坛的同时,却不能忘记隐藏于其背后的深刻的社会与文化因素。其中,西方大国煞费苦心建立的文化霸权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颜色革命”爆发的最强有力的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