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认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命题,但20世纪20年代的政治现实对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断提出了质疑,民众的意识形态与他们的实际经济状况之间出现了断裂。赖希从意识形态出发,运用性经济社会学的方法翻转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解释了这种断裂主要是由群众畏惧权威、害怕自由的性格所决定的。意识形态并不直接反映社会的经济基础,构成意识形态核心的只能是人的性格结构。赖希期望通过一场性革命,建立一个非权威主义的社会,转变群众扭曲的性格结构,拯救处于病态中的人类。
意识形态经济基础赖希性革命
吴照玉:吴照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