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者:
宋养琰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大小:
828.59 KB
报告字数:
10005字
所属图书:
我的经济观·改革观·发展观(下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暴力革命;二是改革开放;三是经济建设;四是新技术革命。在这几种形式中,就通常情况而言,暴力革命是变更社会制度的根本前提,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是实现现存社会制度自我完善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应采取的手段;技术革命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这一章里,我们着重讲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问题。

早在20世纪中期,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目前还在继续中。这场革命震撼着这个世界,也涤荡着这个世界,因而它引起了人类越来越大的关注和重视。面对这场革命,每个人都在思考: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它对人类会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这场革命中应接受些什么考验?社会主义国家对待这场革命应采取什么态度?等等,都要求我们特别是搞理论工作的同志逐一做出正确的回答。

我们正处在实现党的十八大所制定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开端一年,即实现“十二五”规划和10年规划的关键时期,如何把迎接这场新技术革命和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事关今后10年甚至更长时期经济建设和改革成败的大局。

关键词:

技术革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

作者简介:

宋养琰:中共党员,1925年生,江苏省泗洪县人,先后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华北大学教育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1954~198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82年奉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3~1989年,先后任该院经济学教研室主任、马列主义教研部主任、学报副主编、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及评委会委员、副院长和党领导小组成员等职。出版专著15本,公开发表论文1000多篇。20世纪末,被《经济学家》杂志评为“全国高产经济学家”。2014年,被《经济学家周报》评为“2013年全国经济学人10位著名经济学家”。1992年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经济学家,终身享受国务院津贴。在理论探索中,从不趋炎附势,不随声附和,不唯书,不唯上,不媚俗,治学态度严谨,注重求实,勇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活跃在学术阵地前沿,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虽已耄耋之年,仍在孜孜不倦地学习着、思考着、工作着。

文章目录
·(一)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及其基本特征
·(二)当代新技术革命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