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纪中叶,恩格斯就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实现两个“和解”,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这两个“和解”如果用中国成语来表述:前一个“和解”可叫作“山清水秀,天高气爽”;后一个“和解”可叫作“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和谐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社会主义作为高于史前一切社会的社会,用“和谐社会”来反映它的本质和要求,是非常科学的。它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同时也开拓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视野。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有一定的思想基础,这个思想基础,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但是,在当今世界里,就此而言,光讲马克思主义还是不够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革命,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专政。在全部马列经典著作中,除恩格斯讲过的两个“和解”外,再也找不到“和谐社会”的字眼。在今天看来,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需要从另一种视角来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对我国来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除马克思主义外,是否可以找到另外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的一种雅俗共赏的思想基础呢?我想是可以的。这种思维方式,即“双向思维”方式,可用来作为它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