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治理能力提升与政府职能的变革
作者:
冯猛
出版日期:
2018年10月
报告页数:
53页
报告大小:
856.87 KB
报告字数:
45989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治理转型(1978~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0.73-125
李友梅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既是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时期,也是中国推进社会治理转型的时期。40年来,中国的社会治理逐渐受到重视,从处在边缘地位到成为政府基本职能,再到上升为“五位一体”战略层面,社会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履行社会治理职能和推进社会治理转型方面,政府始终作为责任主体,一手抓问题排查整治,一手抓体制机制建设,主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积极优化社会治理方式,逐步明晰政府责任。伴随中国社会治理体制逐步完善,社会治理转型中政府职能变革与调适的线索得以凸显、理顺,变得更加明朗。
关键词:
政府职能
社会治理
治理能力
作者简介:
冯猛: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地方政府行为、基层社会治理。
相关报告
治理能力视域中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媒介素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备素养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政府与市场
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是关键
社区共同体建设的理论研究
以权力制约权力——监督的核心问题
社区中的“不同体”分析
构建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遏制特殊利益集团的基本路径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条块关系的演进与变迁
文章目录
社会诉求与政府职能履行的分析路径
(一)社会治理中的政府职能履行
(二)社会治理中的社会诉求
(三)政府认知与政府能力
(四)政府职能转变的结构约束
(五)政府职能转变的三个阶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期的行政化推动
(一)总体性支配社会的“退场”
(二)经济建设驱动的政府运作模式
(三)社会活力释放与社会问题浮现
(四)行政化推动城乡社会管理
迈向多元治理格局的支持性协调
(一)自主性社会的生产
(二)政府职能的扩展与调适
(三)支持性协调社会治理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背景下的全面深化改革
(一)社会需求发生新变化
(二)全面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三)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