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我国日常生活的结构与意义——《礼记·曲礼》的社会人类学解读

作者:
吴柳财
出版日期:
2018年7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大小:
1.38 MB
报告字数:
20114字
所属图书:
迈向共建共享的全面小康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人类学对于礼与仪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日常社会生活和加深对社会结构的理解,因为研究所侧重的仪式过程激活了人在社会交往、互动中的实践主体性。本文通过对《礼记·曲礼》的社会人类学解读发现,人的日常生活具有社会结构与时间性这些基本要素,礼制结构内含复杂的人伦结构与天人关系,以及丰富的时间体验。本文认为礼所体现的情感与意义是社会生活之神圣感的源泉,礼仪正是将人和社会带入这种境界的手段与过程。这种尝试性的解读意在将传统礼仪纳入社会学的研究,这有助于建设中国式的社会理论。

关键词:

日常生活社会人类学《礼记·曲礼》社会-时间结构意义

作者简介:

吴柳财:男,江西上饶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6级博士生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社会思想史,家庭社会学。

文章目录
·导论
·礼在节文:从礼文的否定形式与肯定形式谈起
·人与鬼神:礼的社会性
·人与社会:礼的社会—时间结构
·余论:礼情作为人与社会神圣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