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论康德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差异

作者:
杨杰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大小:
1.15 MB
报告字数:
8587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5年第3辑 总第16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实践这个概念一直以来都是哲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它是人类在社会中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方式。学术界对实践的研究从不匮乏,不同时代的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视角阐释着实践本身及其意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看实践,它在社会历史中,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本体论意义。本文通过对康德的思维实践(有些人并不认同把知性思维活动称作实践)和马克思的现实实践的论述,以及比较他们的实践概念的差异,进而阐明实践——人的本质对象化活动,在思维领域和现实领域的运行过程及其重要意义,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正确的实践技艺。

关键词:

实践马克思主义康德

作者简介:

杨杰:杨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博士研究生。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文章目录
康德的“实践”概念
  • (一)康德理论理性中的隐性知性实践
  • (二)康德的实践理性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 (一)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实践
  • (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实践
康德和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差异
  • (一)本体论的差异
  • (二)方法论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