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政治革命分析——基于马克思恩格斯“1848—1852年政治文献”的考察

作者:
杨洪源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1.16 MB
报告字数:
13423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年第4辑 总第25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对整个政治革命和具体政治事件的分析基本上依循了唯物史观的一般表述,即从经济基础入手论证经济危机的爆发和随之而来的普遍贫困导致政治革命,再通过阶级斗争和阶级力量的变化来分析政治革命的走向,最后阐述无产阶级的作用和政治革命的前景。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时的唯物史观的一般表述不存在解释限度问题,它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理解历史发展和历史事件的一种模型,需要现实的检验和修正。革命具体时机的不准确判断以及革命后反革命势力的复辟都使得他们重新思考唯物史观的一般表述。对政治革命的深入分析没有使马克思恩格斯改变唯物史观的理论初衷与基本框架,而是丰富和发展了其内容。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无产阶级阶级斗争政治革命

作者简介:

杨洪源:1989年7月生,河北黄骅人,2005~201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哲学学士、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秘书长,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共产党巡视理论研究中心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党建研究中心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出版《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比较研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建构——“1857—1858年手稿”再研究》《恩格斯〈反杜林论〉导读——从思想论战中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哲学的贫困〉再研究——思想论战与新世界观的呈现》等多部专著,合著3部,参与编著5部,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和核心报刊上发表文章7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其他省部级课题6项。曾获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2018)、首届“贺麟青年哲学奖”二等奖(2017)、第二届“贺麟青年哲学奖”二等奖(2019)、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1)等。

文章目录
·唯物史观与政治革命的意义
·一般矛盾与政治革命的原因
·阶级斗争与政治革命的走向
·无产阶级与政治革命的前景
·政治革命与唯物史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