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机制

作者:
李海青
出版日期:
2019年9月
报告页数:
41页
报告大小:
807.6 KB
报告字数:
31548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主体维度,概述了执政党、学术精英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应如何作为以及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本文第二部分阐述了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的民主机制,论述了当前思想解放讨论的局限性、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的最终根据与动力在于更好地实现公民的利益以及建立健全民主制度是实现思想与时俱进的长效机制三方面内容。本文第三部分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需深化研究的三大问题,即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问题。本文第四部分论证了哲学视域中的“实事求是”,介绍了实事求是在实践观上意味着要明确实践相对于理论的优先性、实事求是在认识论上意味着对人类理性局限性的明确承认、实事求是在主体论上要求充分尊重民众的主体地位以及实事求是在反映论上意味着要重视改革应然逻辑与实然逻辑的差别四方面内容。
关键词:

创新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解放

作者简介:

李海青: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直机关第八届青年岗位能手,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研究。先后出版《百年大党: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等个人独著14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国家课题与省部级课题多项,曾4次获中央党校科研优秀成果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主体维度
  • 执政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应如何作为
  • 学术精英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该如何作为
  • 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
  • 结语:推动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第二节 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的民主机制
  • 当前思想解放讨论的局限性
  • 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的最终根据与动力在于更好地实现公民的利益
  • 建立健全民主制度是实现思想与时俱进的长效机制
  • 结论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需深化研究的三大问题
  • 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问题
  •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问题
  • 结语
第四节 哲学视域中的“实事求是”
  • 实事求是在实践观上意味着要明确实践相对于理论的优先性
  • 实事求是在认识论上意味着对人类理性局限性的明确承认
  • 实事求是在主体论上要求充分尊重民众的主体地位
  • 实事求是在反映论上意味着要重视改革应然逻辑与实然逻辑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