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精心打造和稳妥释放资本的正能量

作者:
宋养琰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报告页数:
6页
报告大小:
771.83 KB
报告字数:
4762字
所属图书:
我的经济观·改革观·发展观(下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资本和资本运营发展到今天,跨国界,跨地区,遍地开花,到处结果;金融寡头利用它,工商巨子利用它,斗室小民和凡夫俗子也利用它,为的是从中赚钱,大赚钱,赚大钱。

在一次有关国际资本的讨论会上,德国人很幽默地对中国人说:“我们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可是,马克思的‘思想’被你们拿去了,留给我们的是‘马克’;马克思写本书《资本论》你们把‘理论’拿去了,留给我们的是‘资本’。”这话虽然有些尖刻,却意味深长,很值得回味!接着他又说:“二战后,德国柏林有一堵墙,把柏林一分为二:东德和西德。在墙的两侧,一边搞‘主义’,一边搞‘资本’。结果财富和贫穷分别在不同的方向积累,矛盾非常尖锐,后来柏林墙倒了,矛盾才逐步缓和下来。”

多年前,我去四川参加长虹40周年华诞。在会上,我对长虹集团董事长倪润峰坦诚地说:“在长虹40年生涯中,前20多年你们只搞‘主义’,不搞‘资本’,因而在那个年代,日子很难过,而且越来越难过;现在好了,你们既搞‘主义’,又搞‘资本’,因而长虹发了,成了彩电行业的‘龙头老大’,被国家授予‘彩电大王’、‘远东明星’等殊荣。”

改革开放前,人们都把资本看成“怪物”,书本是这样写的,老师是这样教我们的,我们也是这样教学生的,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的,我们对此坚信不疑。

现在看来,过去对资本的认识,似乎有些偏颇。其实,资本除了有上述不光彩的一面外,也还有光彩的一面。

从历史上看,当货币由商品交换的中介变成自行增值价值的资本时,资本(货币)才真正闪烁着令人眩目的光芒。它仿佛是一个万能的火种,点燃到哪里,哪里就放光发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它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封建城堡,解放了生产力。用诗人的话说,当时,只要有了资本,沙漠可披上绿装,孤岛会变成乐园,深山将出现闹市,荒滩也能喷射出石油。

资本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资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不可能有今天发达的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资本悄悄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人们思想甚至感情大多也在现实生活中或快或慢地发生变化,对资本逐步有了新的进一步感受和认识。

党的文件也多次提到“国有资本”,并提醒人们要“防止国有资本的流失”。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还特别强调要“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这说明我们也承认了正在运作中的国有资产也是资本,同时也表明我们正在利用资本来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

资本为什么会具有这样能使人由穷变富、由弱变强的神奇力量呢?

资本按其本性来讲,用马克思的话讲,首先是以增值为目的的价值,即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有形资本表现为生产要素、商品、价值(货币);无形资本表现为人才、决策能力、专利、商标、信誉、知名度等。道理很简单,资本作为生产的各种要素,是创造新价值的物质前提和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出资者或投资者,其出资或投资目的,都不是游戏,一玩了之,而是使其增值,即追逐利润,争取利润的最大化。资本所有者的获利冲动和由此而产生的动力、压力和约束机制等,均源于此。

资本又是不断运动中的价值,确切地说,无休止的运动,是资本又一个本质的特征。经济学家孙冶方指出,地主和资本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通常都是把财富冻结起来(如将金银埋藏在后花园中),后者则不停地将资产转动起来,使之在转动中不断增值。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通常把被人们所驾驭了的资本运动称为资本运作,又叫资本经营,统称资本运营。资本运营就是资本所有者或经营者将资本投入生产和流通过程,遵循资本运行规律,使之在运动中充分发挥资本的功能,创造新的物质财富,从中获得更多的价值。对任何一个资本经营者来讲,至关重要的是稳妥地提高资本运营的质量。资本运营的质量好,就是指资本结构安排得合理(其中包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结构,资产和负债结构等),并使之有效地运转,保证生产和市场经常处在有序的、动态的和成比例的衔接和配合之中,提高资本在运营中的效益和效率,以期达到效益的最大化的目的。

资本在运营过程中的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是可以分离的,而且在分离中各自发挥特殊的作用。资本在运营中经常呈现三种形态:生产资本、商品资本、金融(货币)资本。三位一体,相互作用和更替,实行自身的永不停息的循环和周转。

资本的运营,在通常的情况下,不仅会引起价值的不断增值,从而使得资本运营好的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运营不好或很不好的企业迅速倒闭或被兼并或淘汰,实现社会资本的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使企业这个群体不断地革故鼎新,并进而促进社会经济更加繁荣、兴旺和发达。

资本扩张是资本的第三个重大特征。资本扩张除从外部注入资本(如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资本投入和再投入)外,就是资本的自我积累。资本积累,就是把增值了的价值,从中拿出或大或小的部分再转化为资本,使资本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大。从再生产过程来看,再生产也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资本积聚和裂变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就像滚雪球一样,资本越滚越大,资本的升值能力越来越旺,资本的征服力越来越强。

如今,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存在的形式和运行方式也相应地在发展和变化。

按照资本扩张本能和本性要求,光靠资本的自身积累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因而必须超越自身的积累界限,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发行股票(包括造壳上市、买壳上市、借壳上市)、债券、期货以及其他有价证券等,从资本市场上向社会和国内外筹集更多的资本。在美国以及欧洲的几乎所有家庭中,有半数以上握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并积极参与股市的活动。正是这种兴旺发达的股市,把分散在全国人民手中的现金较大部分汇集起来,资本多了,资本的运营就更灵活,范围就更广阔,力量就更强大。

在资本运营中,资本的支配欲是无止境的,它好像一束放射性的“光环”,覆盖面无边无际。这里,资本功能的大小及其发挥程度,关键并不在于资本本身,而在于资本经营者经营资本的艺术。高明的企业家(资本经营者),可以把资本用活,不仅可以一本万利,而更重要的,是从资本市场上源源不断地获得更多的资本,并通过资本的再运营,寻求资本规模和相应的生产和流通迅速扩大,有时其速度之快,流量之大,聚积规模之巨,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就拿美国来讲,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美国之所以富,就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其中包括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形式,股票市场是证券市场的子市场。

目前可以说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带有全球性的企业或行业“巨子”,无不是通过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来实现的。例如,美国的IBM公司通过资本市场上的融资使企业规模扩大了200倍,成为世界电脑行业的翘楚。没有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就不会有今天的通用电气、可口可乐、麦当劳、万宝路、雀巢、柯达、摩托罗拉和微软这些称雄世界的大企业。现在看来,资本市场给予人们的是多种权力:获得资本的权力;对资本的支配权力;对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的权力;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权力等。我们必须认识到资本市场的巨大功能,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作用,推动企业向更大规模的方向发展。

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之间的联合

关键词:

资本运营资本市场资本正能量

作者简介:

宋养琰:中共党员,1925年生,江苏省泗洪县人,先后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华北大学教育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1954~198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82年奉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3~1989年,先后任该院经济学教研室主任、马列主义教研部主任、学报副主编、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及评委会委员、副院长和党领导小组成员等职。出版专著15本,公开发表论文1000多篇。20世纪末,被《经济学家》杂志评为“全国高产经济学家”。2014年,被《经济学家周报》评为“2013年全国经济学人10位著名经济学家”。1992年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经济学家,终身享受国务院津贴。在理论探索中,从不趋炎附势,不随声附和,不唯书,不唯上,不媚俗,治学态度严谨,注重求实,勇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活跃在学术阵地前沿,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虽已耄耋之年,仍在孜孜不倦地学习着、思考着、工作着。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