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机制

作者:
涂成林
出版日期:
2017年6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大小:
767.33 KB
报告字数:
15524字
所属图书: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机制,无论是马克思对前人研究东方社会的理论成果的继承,还是从社会发展阶段论转向东方社会特殊论,亚细亚生产方式都是贯穿其中的一个关键词。这里,我们有必要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核心,考察和审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机制,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其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

资本主义人文关怀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逻辑起点

作者简介:

涂成林:博士,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智库负责人兼首席专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担任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会长,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广州市政府第三、四、五届决策咨询专家;获国家特别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领军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广州市杰出专家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主要从事城市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科技创新政策、国家文化安全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和省市政府委托项目60余项。获得教育部及广东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奖项和人才奖项20余项,获得多项“优秀皮书奖”和“优秀皮书报告奖”,2017年获“皮书专业化20年致敬人物”称号,2019年获“皮书年会20年致敬人物”称号。

文章目录
·逻辑起点的确定与理论假设的提出
·时代背景的把握与科学方法的运用
·人文关怀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