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路

作者:
佘双好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大小:
763.11 KB
报告字数:
9946字
所属图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分析报告(2017)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质量问题是课程教学永恒的主题,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领域,人们形成明确的质量意识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05方案”实施以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质量提升问题逐渐受到重视。2017年是教育部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年,在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中的重要任务摆在质量提升工程的首位。另外,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教学质量评价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既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也是新时代课程建设必须回答的问题。

然而,如何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却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说清楚的问题。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是一门单一课程,而是多门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每门课程的评价存在着差异性;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是教师个体课堂教学的问题,而且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意识形态建构等社会因素,存在着课堂外的干扰因素;第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不仅包括及时评价,而且还涉及课程教学在大学生一生发展中的作用的长期评价;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显性评价,而且还存在着十分复杂的隐性评价问题;第五,从评价主体来看,不同的评价主体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存在着明显差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不可重复性也增加了评价的难度。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评价需要进行理论构建、现状评估,找准质量评价的着力点。

关键词:

评价 教学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理路

作者简介:

佘双好:(1964~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中心副主任,兼任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3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称号。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道德与社会性发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论文《心理健康教育何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著作《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健全措施研究》分获第五届、第六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主要成员)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文章目录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建构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基础
  • 1.家庭环境和日常生活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影响最大的途径,而学校教育对学生影响相对有限
  • 2.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和自主开展的研修活动有效性评价最高,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校其他课程评价较低
  • 3.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存在着差异性,对理论性课程评价低,而对与学生结合紧密的课程评价高
  • 4.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对课程的兴趣以及课堂教学本身
  • 5.尽管网络等新型途径在大学生思想理论信息获取中更受青睐,但大学生却更相信传统途径在思想政治理论信息中的作用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思路
  •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主战场在课堂
  •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主力军在教师
  •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主旋律在于遵循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