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互联网在美国政治意识形态对外输出历史中的地位

作者:
李艳艳
出版日期:
2018年5月
报告页数:
46页
报告大小:
737.54 KB
报告字数:
20932字
所属图书:
美国互联网政治意识形态输出战略与应对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政治意识形态这一看似无形的观念,却能够发挥有形的功能,对于社会经济基础与政治结构的发展变化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对于美国来说,既没有共同的血缘传承,又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基于这种情况,“自由”“民主”等政治意识形态就成了美利坚民族及其国度存续的重要原因,也成了美国人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习惯于善恶二元划分思维方式的美国人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他们以不懈地对外传播“自由”“民主”政治意识形态为己任,并且通过不断地改造所谓“专制”“极权”国家来谋求自身的国家安全。互联网作为一个国际范围的开放平台,有效地突破了国界限制,创造了人类信息传播的崭新方式,日益成为各种政治思想观念的角逐地。而居于互联网技术尖端的美国,通过控制网络空间的信息流,更加致力于谋取意识形态攻防战的主动权。
关键词:

美国对外输出互联网历史地位政治意识形态

作者简介:

李艳艳:四川广元人,哲学博士后。现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网络文明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5年度影响力人物称号获得者。主要从事唯物史观与人类文明进程规律、网络文明与文化安全研究。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专著《西方文明东进战略与中国应对》《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在《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红旗文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重要报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转摘。

文章目录
·(一)以“输出”促“安全”:美国政治意识形态建设的显著特征
(二)美国互联网政治意识形态输出的历史阶段
  • 1.20世纪末美国“公共外交”政策的网络化
  • 2.21世纪初美国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意识形态输出的战略得以确立
  • 3.2010年前后美国积极开展基于社交网络的政治意识形态输出工作
  • 4.2017年美国互联网意识形态输出战略的战术转变
·(三)大数据时代美国政治意识形态输出的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