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青年时代的文本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而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则不止一次地批判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的重要性,无论在哲学思想体系,还是在文学创作中,它无不从人的主体性出发,用丰富的生命哲学来取代理性与概念。这种倾向,在马克思那里一度表现得很清晰。青年马克思通过感觉的夸张、情绪的泛滥传递一种强烈的自我欣赏姿态。但是,浪漫主义者关注的“自我”是从个体出发的,马克思关注“自我”的出发点则在于对整个世界以及人类历史整体展开的观照。马克思的“自我”扮演的总是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在他的志向、理想和信念中,人类和世界,而不是个人,从来都是绝对的主角。对现实的关注,使马克思开始了经济学的研究。这是他扬弃浪漫主义,进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