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当代中国公平与效率相统筹的治国理政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公平与效率关系思想的拓展和深化

作者:
王文东
出版日期:
2017年5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大小:
1.04 MB
报告字数:
16779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追求更加公平正义、更有效率的生活,并且使公平与效率相统筹协调,这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伦理生活的重要价值目标和崇高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低效率的平均主义的纠正,对后来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而导致社会差距过大、忽视平等、效率至上思想的反思,致使公平与效率问题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哲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讨论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在著名学者厉以宁、罗国杰等人的相关研究推动下,参阅厉以宁《经济学中的伦理问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第一章公平与效率第一节公平与效率的伦理学含义。罗国杰主编《道德建设论》,人民出版社,1997,第七章第四节公平与效率。近20年来这个问题得到学界持续关注。其中夏文斌(《公平、效率与当代社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王伟光(《效率、公平、和谐》,人民出版社,2006)、陈燕(《公平与效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常键(《效率、公平、稳定与政府责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李杰(《统筹公平效率与建设西部和谐社会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刘玉安(《国家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周平轩(《论公平与效率》,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等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理论和实践说明,“在凡是有人和社会的地方均不可避免地存在公平与效率的困惑,这一困惑形成了经济伦理研究最关键的其中一个议题”。罗国杰主编《道德建设论》,人民出版社,1997,第399页。“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社会政治、经济和伦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最大利益的实现,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罗国杰:《关于公平与效率的道德思考》,《求是》2002年第1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深谋远虑,对公平与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表述、新判断、新思路、新举措,拓展和深化了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理解维度,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创新治国理政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了理性思路、行动指南和动力支持。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治国理政公平效率

作者简介:

王文东:作者简介:王文东,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民族宗教伦理的教学与研究。

文章目录
历史地认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演进逻辑
  • 1.人人均等的观念调动了普通群众的积极性,导致了低效率的平均主义
  • 2.“效率优先”使先富者的幸福最大化,却导致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
  • 3.协调公平与效率使对公平的认识更深入,但仍然导致公平与效率相分离
  • 4.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建立公平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清晰阐释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辩证内涵
  • 1.效率影响、作用于公平,一定的效率形成特定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 2.提升公平与效率的源泉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 3.发展公平、促进效率的重要保证在于制度、基本防线在于司法
  • 4.发展公平、促进效率在于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理念
重点阐述“发展公平、促进效率”的基本要义
  • 1.“发展公平、促进效率”的理念和政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精神
  • 2.“发展公平、促进效率”的理念和政策是协调改革、均衡发展方法论的具体体现
  • 3.“发展公平、促进效率”的理念和政策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建设上的综合要求,因此超越了对两者关系的认知仅限于分配领域的传统视野
  • 4.“发展公平、促进效率”的理念和政策反映了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