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制度绩效困境的六种解释

作者:
杨雪冬
出版日期:
2017年11月
报告页数:
2页
报告大小:
689.44 KB
报告字数:
1385字
所属图书:
制度运行的逻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章对制度绩效困境进行了六种解释,比较这六种解释,前三种主要集中在宏观层次和结构因素上,后三种则注重微观层次和运行过程。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说,宏观制度已经被确立下来,结构性因素的改变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目前最需要的是如何使已经确立的制度在微观层次上运转起来,通过操作和实践来加快结构性因素的变化,从而使宏观制度的整体绩效得到提高。因此,鼓励公民参与、技术利用以及加强能力应该成为各国实现制度绩效更现实的手段。
关键词:

制度设计公民参与结构性因素制度绩效加强能力

作者简介:

杨雪冬:河北省涞源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一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全球化、中国地方政治、政治学理论。现为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出版有《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专著)、《市场发育、社会生长和公共权力构建:以县为微观分析单位》(专著)、《全球化》(专著)、《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专著)、《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想象力》(主编)、《地方的复兴:中国地方治理改革30年》(主编)等多部著作。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