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张树华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
  • 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国外社会科学》主编。著有《过渡时期的俄罗斯社会》、《当代俄罗斯政治思潮》等著作。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副会长,《政治学研究》、《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委。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际共运史”课题组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普京明确表态“喜欢共产主义思想”并珍藏着党证——兼评列宁关于“民族自决”的思想
    2017年03月 出版
    普京针对列宁民族自决权提出的批评在全球引发关注。四天后,普京在俄罗斯南部城市举行的“全俄人民阵线”论坛上发表讲话,并对批评列宁的言论做出了解释。普京说,他称列宁在俄罗斯国家根基上放置了定时炸弹,是因为在苏联成立之前,列宁与斯大林有过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如何组建新的国家——苏联。斯大林“自治化”的思想(指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等以自治区的名义加入当时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作者注)遭到列宁的严厉批评,最后被否决。列宁坚持“民族自决权”,主张各民族地区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地加入新组建的国家,并且有权退出苏联(即加盟共和国有权退出联盟——作者注)。普京强调指出:“这个(指民族自决权、自由退出联盟权)就是放在俄罗斯国家大厦下的定时炸弹。”普京认为:“这就是导致国家解体的原因之一。”普京还认为,讲文化自治是一回事,法律上的高度自治又是另一回事,而有权退出国家更要另当别论。
  • 论新民主观与全面政治发展(2008~2016)
    2018年03月 出版
    西方政治乱象和政治困局引发了新一轮关于民主及政治发展等问题的争论与反思。随着西方世界经济陷入危机,过去“西式民主一元论”受到空前质疑。民主研究政治性很强,民主观正确与否事关国家主权和政治安全,必须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向。围绕民主问题的斗争,既是话语权之争,更是制度道路之争,当今之际迫切需要构建升级版的民主研究路径,超越西式民主逻辑,保持我国政治定力与政治自信,提高国家政治发展力。
  • 中国道路的政治优势与思想价值
    2011年07月 出版
    与西方国家一些学者局限于“民主—专制”、“西方—非西方”的两极对立思维模式不同,中国发展采取科学的发展方式,沿着协调的发展轨道,秉承着包容的价值理念,为当今国际社会提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另一种图景。中国发展改变着世界,中国发展丰富着世界。中国政治发展显示出强劲的政治竞争力和政治发展潜力,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 关于1960年、1987年中文版《列宁全集》中“列宁遗嘱”一段话的翻译问题
    2010年02月 出版
    本文要讨论的是《列宁全集》中题为《1922年12月24日给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补充信件》(Добавление к письму от 24 Декабря 1922 г.)的翻译问题。这封信很短,译成中文也不过200字左右,共4句话。但这封信的意义重大,它是1922年12月23日至1923年1月4日列宁写给代表大会多封书信中的一封,这些信件被称为列宁的“遗嘱”,它们最直接地反映了列宁在临终前的思想变化,是后人研究列宁晚期思想的重要依据。经我们查阅,1957年和1964年的两个俄文版《列宁全集》都收录有这封信,其俄文表述是完全一样的。但这封信在1960年和1987年的中文版《列宁全集》中的译文不完全一样。列宁这封信的主要意思是,他认为斯大林太粗暴,这一缺点对于总书记的职位是不可容忍的缺点,所以建议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上调离,重新任命其他人来担任这个职位。而且,列宁还提出了这个继任者应该具备的条件。其具体条件主要体现在文中的第二句话。对这句话的理解直接涉及列宁对斯大林的评价以及他对未来人选的考虑意见。
  • 俄罗斯科学院资深院士谈对苏联“改革”及赫鲁晓夫等人的政治评价
    2011年03月 出版
    本文首先提出苏联不是自动解体,而是被瓦解、被肢解了;然后指出苏共衰弱始于赫鲁晓夫时期;随后指出勃列日涅夫时期党的领导人腐化变质严重;最后指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背叛最终葬送了苏共。
  • 俄罗斯成立总统直属委员会反击篡改历史的行为
    2010年02月 出版
    本章主要介绍了俄罗斯新成立的反击篡改历史、 损害俄罗斯利益总统直属委员会及其主要任务,俄罗斯成立该委员会的背景和目的,俄罗斯社会各界的反响等内容。
  •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谈瓦解苏联
    2011年03月 出版
    1991年11月,一批苏联炼油和石化专家出访美国休斯敦。访问的重头戏是参加美国石油学会(API)的会议。会议邀请的演讲嘉宾是一年前才卸任的英国原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撒切尔曾经接受过化学专业的大学教育,虽然后来她并未干过多少老本行。会上撒切尔发表了约45分钟的演讲,中心内容是“我们是怎样瓦解苏联的”。会议组织者可能没有事先提醒她,在场的还有苏联人,所以撒切尔的演讲可谓是开诚布公、毫不掩饰。从中看出,她在苏联瓦解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她自己对此并不隐瞒,且乐于公之于众。她提到的关于苏联社会变质及其经济状况的内容也超乎我们的认识,与当时苏联报刊宣传的大相径庭。本文为当天晚上我们同行的几位共同回忆,一起整理记录的内容。
  • 对撒切尔1991年在美国休斯敦演讲的查证
    2011年03月 出版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谈瓦解苏联》在2010年第11期《红旗文稿》上发表后,在海内外引起一定的反响与讨论。其中,美籍华人沈昆对撒切尔此次演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几次写信给英国撒切尔基金会,以证明这份演讲材料是伪造的。有鉴于此,我们对有关情况作了进一步查询和查证,现将结果概述如下。《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谈瓦解苏联》在2010年第11期《红旗文稿》上发表后,在海内外引起一定的反响与讨论。其中,美籍华人沈昆对撒切尔此次演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几次写信给英国撒切尔基金会,以证明这份演讲材料是伪造的。有鉴于此,我们对有关情况作了进一步查询和查证,现将结果概述如下。
  • 雷日科夫等谈苏联解体的原因
    2009年03月 出版
    2008年6月11日,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共同召开学术报告会。报告会上提出了很多观点,包括苏联时期有缺点、有错误,但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固定模式,苏联应该进行改革也能够改革,“不可改革论”站不住脚;苏联共产党后期脱离人民群众,领导能力削弱,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但是中国仍然需要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时期叶利钦的“改革”中吸取教训。
  • 普京“清党”与梅德韦杰夫“反腐”
    2009年03月 出版
    普京所在的8年任期里,俄罗斯重新燃起崛起之火。清党除恶,弘法反腐,八年的“普京新政”在俄罗斯取得了成功。解决反腐的制度、体制问题和培养清廉的社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梅德韦杰夫的反腐大业和俄罗斯重新振兴,仍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