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强以华

  • 机构: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 简介:男,博士,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哲学研究所所长,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世界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经济伦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企业文化协会学术顾问,《世界文化发展论坛》主编。
  • 图书
  • 文章
  • 论康德关于人的有限性的思想
    2017年06月 出版
    康德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哲学研究,并把人是什么作为自己哲学的全部追求。他在人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把立法之人和执法之人结合起来,并因这种结合为自己的哲学探讨人是什么规定了三个基本方向,即:人能认识什么、人应当做什么、人能期望什么。在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追寻中,康德得出了三个结论,即:人永远处于走向真理的途中、人永远处于走向自由的途中、人(作为配享幸福的人)永远处于走向幸福的途中。尽管他没有直接解说人是什么,但是,他对前述三个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表明:在他那里,人是处于永远走向无限的有限人。康德对人的这种理解使他的哲学成了西方近代哲学走向现代西方哲学的“桥梁”;并且,从哲学影响社会的方面看,他的哲学也是从近代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桥梁”。
  • 论海德格尔早期哲学的世界理论
    2018年01月 出版
    本文以海德格尔的早期哲学为例探讨了海德格尔的世界理论,这种世界理论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世界理论。传统形而上学在存在的顺序上认为世界先于人的认识和人的语言,由于它在世界向人发生之前就预设了世界的存在并把它作为最为原始的研究对象,所以,它在陷入独断论的情况下先后经历了从本体论向认识论再到语言学退守的命运。海德格尔则相反,他在发生的顺序上认为在人的生存活动中向人发生的世界是最为原始的世界,人则在世界发生的过程中成其为人。在此过程中,既有着生存论的认识(视),也有着生存论的语言(话语),它们都是人之生存以及人和世界在生存活动中发生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他看来,传统形而上学的世界以及认识论和语言学,都不过是发生意义上的世界以及视和话语的派生物。因此,传统形而上学从古代的本体论开始就走入了误区,他的世界理论不过是一种纠错性的理论。我们认为,世界只能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对人来说,发生意义上的世界才是最原始的世界,所以海德格尔的世界理论意味着哲学思维的进步。
  • 从努斯到伦理学——论《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努斯的意义与作用
    2017年03月 出版
    “努斯”(Nous)是西方哲学中重要的范畴,它作为一个哲学概念首先由阿那克萨哥拉提出,随后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努斯理解为为人类所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一转化中努斯构成了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也即人的“知”和“行”统一的基础。在这个层面上,人通过“知”和“行”进一步导向人类的价值追求对象——德性和幸福,从而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整个伦理学的体系。
  • 2013年中国文化发展报告
    2015年04月 出版
    在2012年度的基础上,中国文化在2013年乃至2014年度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发展不仅包含了对中国主流文化理论的研究和理论宣传的深入和提升,还包含了中国文化产品生产的增长和水平的提高;同时,在中国主流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和中国文化产品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国文化在国内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产生了更加重要的影响。当然,无论在中国主流文化的建设方面,还是在中国文化产品的生产方面,乃至中国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方面,还有有待弥补的不足,这要求我们在未来的中国文化发展中采用新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