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周丹

  • 机构:四川省文化馆
  • 简介:

    四川省文化馆党务办公室工作人员,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
    2015年03月 出版
    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系统地研究、阐述、运用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思想包括:(1)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过去、现在、将来的理论;(2)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人生观、新世界观;(3)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运动的逻辑,资本是操控资本主义社会的“背后黑手”;(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真正实现庶民的胜利。
  •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启示
    2015年06月 出版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小农占多数、经济落后的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考察中,通过对小农改造问题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其农业合作化思想,主要体现为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必要性、农村集体经济的本质规定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三个方面。虽然我国现实所处的环境与马克思、恩格斯当初设想的条件不同,但是其农业合作化思想却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只有利用农村集体经济的多样化实现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彰显农民利益,才能促进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
  • 论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友善”——基于中西“友善”概念渊源的考察
    2015年12月 出版
    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公民个人的重要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中国儒家传统讲“仁”,如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忠恕之道”便是“仁之方”。古希腊哲学讲“友爱”,只有“德行的友爱”才能达到社会普遍的友善。中西友善观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以“亲亲”为基础,后者以“朋友”为基础。在现代文明语境中,友善至少应该包含三种内涵:助人、宽容、善待自然。助人和宽容主要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者是一种主动性、积极性原则,后者是一种被动性、调和性原则。善待自然主要适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践行友善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
  • 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
    2016年06月 出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首要属性来看,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真实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就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来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大都体现与现代西方文明观有思想关联,容易引发分歧和争议。我们有必要把这四个概念阐述清楚,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厘清,从而展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现代西方文明观的批判性借鉴和内在性超越。
  • 现代性视域中的“平等”问题及解决路径
    2017年08月 出版
    现代观念的前提是人以自身为根据。平等作为现代价值观念,与人的权利意识、生存状况、社会发展密切联系。人们处于一个即将结束的不平等世界和一个正在开始的平等世界之间。揭示平等的现代性特征、现时代的不平等现状,反思不平等的根源,进而探索平等的道路。只有消灭阶级,驾驭和超越资本,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平等。
  •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年01月 出版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本报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出发,综合考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情况,整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做法和先进典型,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进行思考。
  • 关于“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性思考
    2017年01月 出版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项重要的前提性工作就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研究。这至少需要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其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其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其三,如何理解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社会?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表征,“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既需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面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需要从现实性和超越性的层面探索社会主义如何引领现代社会发展方向。弄清楚上述问题,才能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概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