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高刚

  • 机构: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 简介: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贵州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任驻村扶贫干部、望谟县副县长(挂职)、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入选“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宣部马工程(执行组长)、贵州省社科规划等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独著或主编著作5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部分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一、二等奖,多项研究报告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推进新世纪扶贫开发,实现思维转向
    2016年06月 出版
    本篇演讲提出,要有效推进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 必须实现四个思维转向:第一,从行政主导思维转向追求导向思维;第二,要从当下发展思维转向综合服务思维, 要从片面强调经济扶贫转向全面开展社会建设;第三,从单向扶贫转向综合扶贫;第四, 要从政府杂乱思维转向政府规律思维。
  • 社会保障助力贫困群众可持续脱贫战略
    2018年12月 出版
    在扶贫开发新时代,中央进一步指出: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得到不断凸显。
  • 提高扶贫攻坚的精准度
    2018年06月 出版
    要提高扶贫开发精准度,要充分尊重贫困群体的实际生活形态和地方性支持,不能用干巴巴的量化指标考核农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不能通过完善各种指标解决扶贫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而应该以一种系统化的科学思维弥补扶贫工作体制上的缺陷。从技术逻辑转向人文逻辑我们提出了如下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贫困要关注农民的日常生活,第二要尊重农民对幸福生活的主观认知,第三要开展开放式扶贫。
  • 科学治贫的逻辑转换
    2018年06月 出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中国扶贫开发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原因在于我们找到了治理贫困的“好思路、好路子”。但随着贫困形势的不断变化,原来一些有效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脱贫攻坚,需要通过改革不断突破,这样才能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度和效率。从更根本的原因来说,长期反贫困形成的一些逻辑惯性,以政府为主导的反贫困工作陷入路径依赖困境。这种逻辑惯性导致出现了反贫困体制机制不顺、脱贫效率不高、群众积极性不够等问题。面对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形势和反贫困领域存在的问题,科学治贫须实现三个方面的逻辑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