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关万维

  • 机构: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 简介: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思想史、艺术史。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2022年深圳文化发展回顾与2023年展望
    2023年11月 出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年度,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文化高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体育圣地”三大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依托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实施八大工程、80项重点任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 2021年深圳文化发展回顾与2022年展望
    2022年12月 出版
    立足新发展阶段,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立足全局谋一隅、抓好一隅促全局,解放思想、对标一流,以“关键落子”带来“满盘皆活”,以改革创新激发文化发展新活力,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领域改革蹄疾步稳、亮点纷呈。文保城建统筹协调发展,城市文脉传承有序,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纵深推进,电视剧创作活力加速释放,艺术品拍卖交易方兴未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起点推进重大设施建设,高质量完善基层文体网络,高效率创新惠民服务机制,高品质提升服务供给水准。
  • “城市文明典范”的理论含义与框架对策
    2023年11月 出版
    城市文明典范首先是生产力文明的典范,然后才有足够的社会财富来实现城市空间权益、分配权益的公平和正义,超越目前所具有的水准,形成“新城市正义”;其次,城市要有卓越的文化生产力,从日趋合理的日常生活中积淀出一些可以引领潮流的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产生相应的文化产品,彰显独特的人道精神、艺术魅力或思想高度;再次,拥有卓越的城市文化软环境,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的如图书馆、音乐厅、城市雕塑、历史街区、文化地标等,内在的则是整体市民的独立人格、科学精神、法制精神等。
  • 2020年深圳文化发展回顾与2021年展望
    2021年09月 出版
    2020年,深圳以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为契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果,首批7个特色文化街区通过验收评估,面貌一新的南头古城、甘坑客家小镇等特色街区重新对外开放,成为市民热捧的“网红”景点。“十分钟文化圈”日益成型。南山、坪山、光明区的3个区级文化馆和10个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利。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加快推进对外文化贸易,从供需两端发力激发文化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提质有机协同。组织开展文化消费资助,支持引导扩大文化消费。深圳成功荣获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 1986~2017年深圳交响乐团的职业化发展及其经验
    2021年09月 出版
    深圳交响乐的成立时间非常早,这个“非常早”有两个含义:一是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深圳,在试验多种经济制度和行政方式的同时,也对城市文化进行了明确定位;二是这个定位,至少包括了国际化和经典化的双重含义。目前深圳歌剧院设计方案尘埃落定,待建成后将自行排演歌剧曲目,届时将需要一个职业乐团随时合作,而深圳交响乐团目前完全饱和运作,恐怕分身乏术,建设另一支职业乐团只是时间问题。深圳交响乐团的职业化发展经验可为新的乐团提供很好的参考,新的乐团将与深圳交响乐团共存、互补、竞争,共同繁荣深圳的经典文化市场。
  • 2019年深圳话剧创作与市场
    2020年08月 出版
    近年来,深圳的演出市场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盛况,深圳演出市场的消费能力释放出惊人的消费力。深圳主要话剧创作团体,都将原创剧作为创作的主要诉求,把注意力放在原创作品的创作与开发并有一定的多样性,这是一种非常可贵选择,但也是一条艰难之路。目前深圳戏剧整体产出的数量,还不能满足本市的市场需求,同时由于运作经费有限等原因,未能形成比较有公众效应的市场化运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