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李昕

  • 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 简介: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大屠杀史与国家记忆研究院研究员。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江苏特色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8年08月 出版
    文化传承借力创新促成生机,文化创新立足传承方能长久。江苏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多元,兼收并蓄,特色鲜明。江苏要以“活态传承,优化生态;特色创新,文化惠民”为基本理念,通过实施“三大战略”及“七项工程”,推动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建设迈上新台阶。
  • 江苏城乡现代文化空间构建研究
    2018年08月 出版
    优秀地域文化是城乡现代文化空间构建的灵魂。针对江苏地域文化特色空间建设内涵不足,地域文化特色品牌建设产权不明晰,地域文化品牌辨识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等现实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江苏现代文化空间的构建必须进一步推进特色文化空间体系规划,系统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同时发挥江苏特色园林艺术的作用,以地域人文精神特质及其文脉特色、城乡文化空间及其地标文化作为双重支撑,“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促进江苏城乡现代文化空间建设迈向新台阶。
  • 江苏文博创意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
    2017年09月 出版
    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是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创意产业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是跨界、融合思维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领域的具体实践,对于推动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江苏作为文化资源大省,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努力探索文博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我国文博创意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促进公众参与江苏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建议
    2017年09月 出版
    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多元化是实现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任务繁重,以往仅以政府为主体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参与。目前,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形式有兴办实体,组建文艺社团和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担任文化志愿者和进行社会捐赠、赞助等。尽管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高涨,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要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优化政策环境,创新运作方式,探索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共享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