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张彦龙

  • 机构:湖北大学
  • 简介: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智库平台建设办公室主任, 中华文化 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 信息检索、 数据可视化。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2013~2021年开发微观调查数据,探索中国文化发展新趋势——基于《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的研创
    2021年09月 出版
    本报告在阐述微观调查数据开发运用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研创团队对微观调查数据的建库、开发情况,以及此项工作对《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研创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文化建设发展为例,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新动态、公共文化建设满意度评价的新变化,并对微观调查数据所反映的文化建设满意度、获得感、认知认同做了动态分析。本报告认为,在利用微观调查数据探索中国文化发展变化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上,《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研创团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微观调查数据的建库工作仍然需要引起相关研究部门的高度重视。应当继续加强微观调查数据的建库、开发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使微观调查数据进一步对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消费的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 “中国文化发展现状调查(2020)”问卷及基本信息分析
    2021年09月 出版
    本文通过调研公司在线推送问卷和对重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线下调研取得数据,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众对文化发展的感知与评价、文化发展与国际人文沟通、影视结构改革与新媒体公信力、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文化生活的影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的短板问题等内容。
  • “中国文化发展现状调查(2021)”问卷及样本分析
    2023年05月 出版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化发展现状调查(2021)”的问卷并对其进行样本分析。通过单选题、多选题、测量题(量表题)三种题型,调查和测量了第一, 对文化发展的总体感知与评价;第二, 对 “十四五” 时期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引领以及安全性的认知与期 待;第三, 对基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认知与评价;第四, 对群众文化发展与 “四馆” 建设的获得感与评价;第五, 对文化产品与教育文化的感知度与认知评价;第六, 对影视业与新媒体 (网络文化) 发展的认同与评价;第七, 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国际视野的感知度与认知评价这些方面的内容。
  • 中国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新时期特征与新挑战(2023~2024)
    2025年07月 出版
    本报告从文化建设发展理论创新与政策引领、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社会公众对文化发展的满意度以及文化自信和文明水平提升等方面,利用大数据全景式分析了2022~2023年中国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状况,总结了2023~2024年中国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文化建设转型发展中出现的新特征。分析认为,2023~2024年,中国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创新、政策引领重点突出,文化产业新业态贡献突出,文化自信获得感明显增强等特征。同时通过大数据比较,分析出文化建设发展中呈现的新需求、新变化以及面临的新问题。据此提出了加大政策供给,提高文化发展满意度和增强文化自信的获得感,重视专门研究机构或智库对文化发展趋势、挑战和机遇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开辟新路径、探索新方法,解决发展不平衡、社会力量参与度低的问题,以提高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文化产业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中国文化发展现状(2023~2024)”问卷调查及样本分析
    2025年07月 出版
    2023~2024年,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社会调查中心组织开展了“中国文化发展现状(2023~2024)”问卷调查。调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了解中国文化发展状况,特别是《“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问卷调查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六大体系”建设的认同度和满意度。通过对问卷及样本进行地理信息可视化与频数分析,发现受访者在文化消费、信息获取、民生关注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样本的离散性特征显著。同时,利用词频分析、共现矩阵和关联规则等方法,对“数字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等受到广泛关注的热词进行分析,梳理出三大高正关联板块与三大高负关联现象。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对经济与民生的赋能作用显著,公众对环境议题和民生问题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技术创新驱动下的文化融合、社会结构变迁引发的多维矛盾成为2023~2024年文化发展的核心议题。由此,本报告提出应加强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创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优化社会治理对文化热点的响应机制,以科技赋能和制度设计应对复杂社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