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16年03月
出版
2015年4月9日,乌克兰最高拉达(乌克兰议会)通过了《去共产主义化系列法案》,把共产主义和纳粹并列称为“极权主义制度”,并禁止其标识的宣传;法案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过德国法西斯、抵抗苏军的乌克兰伪军平反;认定斯大林和希特勒共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要求解密1939~1945年苏联强力机构的档案。该法案是乌克兰“去苏联化”进程的延续,是乌克兰政府打击异己、实现其政治合法化的手段,也是乌克兰削弱俄罗斯在其国内的影响力、加速融入欧洲的重要举措。乌克兰急于与俄罗斯决裂、投入西方怀抱,并试图以此摆脱当前的困境,但结果未必如愿。
-
2016年03月
出版
2015年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俄罗斯政府新建立了一座名为“1943年8月加里宁战线”的军事历史博物馆,并竖起一座斯大林胸像。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发起“非斯大林化”运动,斯大林雕像在苏联全国各地基本被拆除干净。这座雕像可以被称为俄罗斯官方修建的“第一座斯大林塑像”。俄罗斯文化部部长和政府、党派领导等纷纷亲自撰文阐述为斯大林塑像的原因,指出过去年代里所取得的成就,既有人民创造的伟大功勋,也有斯大林的贡献,这二者相互融合,不可分割。为斯大林塑像,既能表达当年经历战争的千百万民众对自己领袖的信任,也是表达对为捍卫自己祖国而英勇战斗的人们应有的尊重;斯大林的胸像是铭记国家英雄年代的纪念碑,在俄罗斯历史和对历史的纪念中应当有斯大林的位置。
-
2016年03月
出版
近年来在俄罗斯文化领域——学校、出版物、影视作品、互联网甚至电子游戏——中出现大量对国家历史进行虚假歪曲描述,或直接进行政治丑化的现象,如卫国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俄罗斯和邻近民族之间关系的历史都遭到歪曲。特别是西方的一些出版物,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有的结论加以歪曲。2014年、2015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多次会见俄罗斯历史学家。针对上述情况普京指出,历史是一门科学,必须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它,绝不容许否定历史、改写历史;那些有意识贬低苏联人民在反抗法西斯斗争中作用的现象,都是思想领域的垃圾,应当绝对避免。普京针对苏德条约在当时的作用、苏联领导人在战前的积极活动、苏军在战争中的牺牲人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高度评价了苏维埃制度对苏联人民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
-
2018年03月
出版
苏联解体给俄罗斯社会带来的悲剧,使人们对斯大林的认识更趋理性和客观。2017年“列瓦达中心”民意测验的特点在于俄罗斯民众对斯大林评价出现新的升级;普京总统对斯大林评价有新变化;抬高斯大林地位的不仅是左派和俄共,而且包括各级政权。俄罗斯目前出现的对斯大林的又一轮重新评价,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领域的背景:其一,认识到过去有妖魔化斯大林的存在;其二,理性评价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其三,重新认识到斯大林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意义;其四,今天的普金政权需要斯大林。对斯大林等历史人物重新评价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信心,也有利于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