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杨立青

  • 机构: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 简介:

    文学硕士,公共行政专业在读博士,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行政、文化政策、城市文化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2018年深圳文化发展回顾与2019年展望
    2019年06月 出版
    本文从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全民阅读、国际文化交流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全面回顾和总结了2018年深圳文化的发展状况,并从谋划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发展蓝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等角度对2019年深圳文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 加强深港文化交流合作,共创全球区域文化中心
    2019年06月 出版
    香港、深圳作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节点城市,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深港两座城市,对于国家未来对外开放和改革发展的意义都很重大。本文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深港文化交流合作历史的同时,分析其特点与存在的问题,探讨进一步深化深港文化合作的必要性,并展望两地强化合作共创全球区域文化中心的可能前景。
  • 2017年深圳文化发展回顾与2018年展望
    2018年05月 出版
    本文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艺术活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文化交流、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改革创新等方面,全面回顾和总结了2017年深圳文化的发展状况,并从努力建设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提升文化供给质量、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与繁荣发展等角度对2018年深圳文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 2016年深圳文化发展回顾与2017年展望
    2017年05月 出版
    本文分别从创新发展路径、公共文化服务、城市文化品牌、文化创意产业、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回顾和总结了2016年深圳文化发展状况,并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创业创新中心角度,分别从文化供给侧改革、促进文化消费、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等方面对2017年深圳文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 深圳加快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意义、机遇与挑战
    2018年05月 出版
    博物馆在展示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现代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圳加快博物馆事业发展有着完善城市文化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加速流动给深圳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自身文博资源匮乏等诸多挑战。
  • 2015年深圳文化发展状况及2016年政策建议
    2016年07月 出版
    本文回顾了2015年深圳文化在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城市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分析了2016年深圳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2016年深圳文化发展的主要思路和举措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2019年深圳文化发展回顾与2020年展望
    2020年08月 出版
    本文从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全民阅读、对外文化交流、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全面回顾和总结2019年深圳文化的发展状况,并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谋划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发展蓝图、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等角度对2020年深圳文化发展进行了展望。在新的一年,深圳文化发展将围绕打好防疫阻击战进一步推进宣传文化工作,着力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1905~2020年深圳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1年09月 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收藏热潮,深圳的民间收藏与非国有博物馆也处于方兴未艾之中。但如同全国情形,深圳的非国有博物馆一方面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也普遍陷入经营困境,这种现象引起了政府和业界的关注与重视。在未来,通过法规重新认定非国有博物馆的身份与功能、加大政府和社会扶持力度、健全管理服务综合配套、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社会文化生态等,都是推动深圳非国有博物馆未来更好发展的举措。
  • 2020年科技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如何成为可能——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发展
    2020年08月 出版
    人类文明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科技发展史。现代科技及其技术理性的发达,可能给社会带来新的控制乃至灾难,但科技促进文化流动与创新等正面价值日益受到重视。科技发展和应用水平已成为全球城市竞争的支撑力量,而“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深圳作为一个日益为全球瞩目的高科技城市,其科技优势如能有效转化为文化优势,深圳文化将迎来一个值得期许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