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隋云鹏

  • 机构: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 简介: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处长,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
    2018年11月 出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思想统领和发展指南,有其明确的根本立场、方法论、时代特征、奋斗目标、历史使命、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饱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是世界范围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统揽世界文化发展大势,深刻把握文化全球化发展规律,批判借鉴西方优秀文化,积极引领文化全球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化,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工人阶级创造的,能为工人阶级和人类社会提供文化支撑、精神指引和人文关怀的社会主义文化。
  • 重建最高文化信仰:天命与理性的共产主义革命——兼论人类不自由的根源
    2019年10月 出版
    最高文化信仰是指对某种文化终极精神的虔诚信念、崇高敬仰和奉行实践。天命信仰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最高文化信仰,是理性的、具有深厚科学根基和唯物主义传统的国家文化信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成为启蒙学者极力确立的最高文化信仰。人类和人类社会本身是自然发展一般规律的产物,从进入历史发展过程开始,即进入探寻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进程。恩格斯认为“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因此,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中,起基础作用的是分工规律,从而揭开了天命与理性的神秘面纱——分工,而分工也是人类不自由的根源。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天命与理性的彻底批判,实现了天命与理性的共产主义革命,自由成为最高文化信仰。
  • 论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
    2020年05月 出版
    中华文化起源于天文学,在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考中,形成了天人合一理论尤其是心性之学,其本质是追求内心光明,其方法论是允执厥中,其信仰是天命,这一传统持续了上万年之久,呈现独特而经典的发展规律。在先民观象授时、立表测影时,太阳、月亮的光明成为他们身心两方面至死不渝的追求,光明成为天人合一的同义词和内在本质。这一追求也推动了心性之学的诞生和发展。中华文化经历了春秋末期和清末民初两次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文化实现了从自卑、自强到自信的伟大转变,中华文化的当代使命是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创造社会主义工业文明,创造新的天人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论中华文化的当代使命
    2020年11月 出版
    中华文化的当代使命是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创造社会主义工业文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新的天人关系,引领文化全球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文化的新形态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融合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优秀方面,世界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也要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创造的社会主义工业文明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工业文明,是赋予人民新的文化生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工业文明。天人关系即天文与人文的关系,必须转变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天文与人文的关系是农业文明的核心,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是工业文明的核心。创造新的天人关系,必须赋予科学深厚的人文精神,赋予人民新的文化生命。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文化建设探析
    2023年07月 出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推进根据地文化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实践,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艰辛探索,是中华传统文化向近现代文化演进的悲壮史诗,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史、中华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外来进步文化,发展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华文化现代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