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智敏

  • 机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 简介: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管理。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陕西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存在的问题和优化路径
    2022年02月 出版
    城乡融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释放乡村活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陕西城乡融合发展,还面临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任务艰巨,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明显,农村产业支撑不足,区域差异显著等困难和问题。本文结合陕西城乡融合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城乡融合发展观,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通道,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 延安市宝塔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2023年03月 出版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关键举措。作为陕西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延安市宝塔区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探索特色主导产业数字化发展新模式,建立完善农村电商经营体系,统筹推进乡村数字化治理,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数字化新动力。宝塔区依托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对陕西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
  • 陕西省县域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2019年01月 出版
    2018年是多数地方政府提出全面脱贫的目标年,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课题组在近两年陕西省内实地跟踪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三个典型性县域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自然禀赋、经济基础,总结了脱贫攻坚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其次介绍了在该县域脱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最具独创性的扶贫措施;再次分析了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难题;最后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 陕西电商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年01月 出版
    农村电商扶贫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对于拓宽增收渠道、增加收入、降低生活成本和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升级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自电商扶贫工程提出以来,各地积极响应,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农村地区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陕西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利好政策叠加释放强劲动力,电商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电商网销规模不断增加,涌现了“武功模式”、“照金模式”、“千阳模式”和“山阳模式”等成功典型。但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还有差距,还存在农产品上行通道不畅,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程度有限,专业人才缺乏和基础设施有待改善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陕西农村电商扶贫效果,应通过“标准化、可溯化、网货化、品牌化”,打牢产业基础;加强渠道建设,提高农村电商营销能力;智力扶贫,加快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和引进;强化“互联网、交通网、物流网”建设,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多措并举,加大资金支持,充分发挥电商在贫困地区扶贫和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 陕西电商扶贫效果评估及巩固提升对策研究
    2020年03月 出版
    电商扶贫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贫困主体持续发力,构建长效机制,巩固和提升扶贫成果,实现真脱贫、脱真贫。近几年,陕西农村电商快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交易规模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影响逐年扩大;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创业和就业带动效应明显;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物流基础设施改善明显;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农民生产生活便利性、获得感有所提升。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后,巩固提升扶贫成效面临着失去政策倾斜后人力、财力、物力等要素短缺,产业基础不够扎实,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薄弱,农民巩固提升扶贫成果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激发农民巩固提升电商扶贫效果的内生动力,是阻止返贫、全面巩固提升电商扶贫成果的有效途径。
  • 2020年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年01月 出版
    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迅猛,在增加农民收入、倒逼农业转型升级和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陕西农村电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电商生态逐步成熟,营销方式多元化发展,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爆发式增长,政企协作,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农村电商的氛围日益形成,持续赋能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经济社会效应日益显现。但仍然面临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有限,供应链体系不完善,人才“难育、难引、难留”等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陕西农村电商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将不断优化。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经营和品牌化建设,改造优化供应链,因人而异培养本土电商人才,将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