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吴理财

  •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 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研究基地)主任,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城乡一体化湖北协同创新中心)副院长;入选教育部2010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兼任安徽省农村社会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地方政治、乡村治理、文化治理。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近一百年来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兼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
    2021年07月 出版
    在近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不断衰败凋敝,这与近百年来中国所选取的经济发展道路不无关系,更与人们对“乡村”和“乡村发展”的认识紧密相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简单地将“乡村”与“农业”、“乡村发展”与“农业发展”相提并论,鲜有人把“乡村”视为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加以理解和认识,遑论将此认识上升为一个共识性政策并加以实施。本文认为,如果不能将“乡村”视为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并将乡村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进行建设,那么即便在(农业)经济发展上用尽全力,也将事倍功半,甚至做出无用功来。
  •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40年
    2018年12月 出版
    改革开放40年,我们不仅取得了伟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也促进了精神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进而提高了国民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文化的振兴繁荣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40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完善。回顾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40年的历程,可以发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演进和逻辑变迁。从文化福利到文化权利再到文化治理的理念演进,推动了文化事业建设从文化统治到文化管理再到文化治理的现代转型,形成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国模式。经过40年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确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和人员保障机制,形成了稳定的人力物力保障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体系,显著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国际化水平,在文化交流中增强文化自信;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性功能,在文化治理中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加快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理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多维创新,促进经济、文化、社会互促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