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主持的亚洲政治发展研究课题组写作而成。该课题组主要由别问题专家和政治学者组成,他们先后在韩国、日木、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伊朗、越南、菲律宾、印度等亚洲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展开调研,调杏研究上述10个同家与地区自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的政治发展状况与进程。本书是历时6年亚洲政治发展研究的第二部成果,主要对菲律宾、印度、越南、伊朗、台湾地区的政治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并得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理论发现。
本书在对与我国历史起点和发展环境相似的亚洲国家的政治发展实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亚洲多国政治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做出了对亚洲工业化及政治发展进程的“快亚洲”与“慢亚洲”的归纳,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亚洲文明与亚洲发展
制度自信
协商民主:理论与经验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与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广西柳江县人,壮族,译审,博士。1989年7月获越南语学士学位,2007年6月获广西民族大学亚非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11年6月获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专门史博士学位。2012年获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与东南亚文明专业硕士生导师资格。现为广西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东盟、越南问题研究。
Binod Singh(高兴),印度学者,现在北京大学南亚学系任教。参加对印度的调研,负责印度部分的撰写。
吴冰冰,中东问题专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参加对伊朗等西亚北非多国的调研,负责伊朗部分的撰写。主要学术著述有:《什叶派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兴起》等。
郑振清,台湾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教授。多次赴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多国调研,负责台湾部分的撰写。主要学术著述有:《工会体系与国家发展——新加坡工业化的政治社会学》《选举制度、社会分歧与台湾政党政治新形态》《当代台湾政商关系演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
政治学者,现在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参加对印度的调研,负责印度部分的撰写。
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比较政治制度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发展比较研究、政党政治等。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南亚政治与国际关系、亚太社会与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部主任、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越南语专业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硕士、法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越南综合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代越南问题、政党政治与外交。主持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多个研究项目,担任“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新进展研究”(2018~2027)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越南革新与中越改革比较》《越南政治经济与中越关系前沿》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