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资本主义中心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几乎波及整个世界,中国经济也未能幸免,这激发中国深入思考后发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如何发展。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折,速度放缓持续至今,政府和学界越发重视2006年世界银行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或“拉美陷阱”)命题。
本书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从资本主义全球化视角,以资本积累与矛盾为线索,运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辅之以现代计量经济分析工具,对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展开理论和实证探索。对于达到中高收入发展水平的中国来说,首先,要消解发展前期一些阶段性制度安排的负面影响,抓住改革机遇,赢得改革红利;其次,要建设、发展和完善现代经济体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培育一批有世界竞争力的先进企业,以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为抓手走共享发展之路,以形成“供需联动”的良性循环。同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应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干扰。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实践与创新
政治经济学前沿报告(202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第五卷)
李梦凡 1987年生,男,河南信阳人。美国麻省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经济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2015年12月);现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收入分配、人口转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评论》《财经科学》《当代经济研究》《西北人口》《人口与发展》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数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课题“流动人口隐性贫困的生成逻辑与治理机制创新研究”(18CJL046)一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中宣部马工程重大课题、国家社科青年基金课题、四川省科技厅基金课题等多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