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陷入困境、生态系统脆弱和资源供给短缺的背景下,工业化程度不高的古巴另辟蹊径,逐渐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从打造特色的永续栽培模式、实施石油替代计划、重建粮食生产体系中的劳动关系,到重视绿色医疗、绿色教育和绿色旅游等社会服务行业的建设,古巴的绿色发展不仅使国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而且向国际社会展现出一个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能够修复人与自然关系的可能的“另一个世界”。尽管国情及社会主义发展水平不同,古巴的绿色发展经验对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河南绿色发展:现实与未来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创新
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8)
生态经济与美丽中国
1986年3月生,河北涉县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主持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福建省教育厅课题等。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国外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曾受邀参加“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14届论坛”,并赴古巴走访、考察当地绿色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