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乡村振兴:谁在谈,谈什么?

作者:
叶敬忠 张明皓 豆书龙
出版日期:
2021年7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5543字
所属图书:
中国乡村振兴学术报告(2019—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阐述了主流政策派、学界理论派、基层实践派三个流派对乡村振兴战略不同侧重的内容关注,主流政策派立足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阐释,其焦点在于完善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学界理论派重点集中于乡村振兴的立论基础和发展模式;基层实践派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为发力焦点。本文认为,外部的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基本主宰了乡村振兴的实施重点和规划方向以及这些方面的社会讨论,而真正作为乡村振兴主体和成果持有者的农民却在这场关乎家乡建设和自身利益的乡村振兴讨论中集体失语。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民主体性主流政策派学界理论派基层实践派

作者简介:

叶敬忠:1967年生于江苏省沭阳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研究领域包括国家发展与农政变迁、发展干预与社会转型、劳动力流动与留守人口、小农农业与乡村社会、农村教育与社会问题等。研究主要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发表中英文论文二百余篇。主要著作包括《发展的故事》《别样童年》《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双重强制》《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参与式发展规划》等。译校著作包括《遭遇发展》《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新小农阶级》等。

张明皓:

豆书龙:

文章目录
主流政策派:如何保证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 (一)乡村振兴战略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 (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必要性
  •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阐释
  • (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机制
  • (五)乡村振兴战略的规避误区
学界理论派:乡村振兴的立论基础和基本模式是什么?
  • (一)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历史定位
  • (二)乡村振兴的立论基础
  • (三)乡村振兴的基本模式
基层实践派:乡村振兴如何落地实施?
  • (一)县级干部与乡村振兴
  • (二)乡镇干部与乡村振兴
  • (三)村干部与乡村振兴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