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式扶贫的历史意义与世界意义——基于制度致贫的理论框架与经验分析

作者:
温铁军 刘亚慧 董筱丹
出版日期:
2019年11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大小:
1 MB
报告字数:
6476字
所属图书:
国际减贫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下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在世界减贫事业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出“中国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与国外民间小规模的生活救济不同,中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举全国之力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进行扶贫,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此,本文从致贫经济学理论出发,分析中国式扶贫客观存在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式扶贫制度致贫制度收益制度成本

作者简介:

温铁军:

刘亚慧: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董筱丹: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文章目录
基本概念与理论假说
  • 1.基本概念:制度、制度收益与制度成本
  • 2.理论假说
实证研究: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成本-收益不对称的不断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致贫
  • 1.资本主义早期:全球殖民化扩张支撑资本原始积累
  • 2.资本主义中期:产业资本扩张阶段的矛盾激化与产业转移
  • 3.资本主义后期:金融资本全球化阶段的符号经济及其极化机制
·中国式扶贫的历史意义与世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