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番禺文化的历史定位
作者:
曾惠娟
出版日期:
2017年1月
报告页数:
48页
报告大小:
10.18 MB
报告字数:
32877字
所属图书:
番禺文化发展战略基础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1.16-63
中山大学
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宣传部
摘要:
要谈“番禺文化”,首先须对“文化”进行阐释。在19世纪末,“文化”一词从日本引入中国并迅速流传,且经常与“文明”一词混淆使用。然而,“文化”这个概念显然是充满歧义的。梁启超曾在其1922年撰写的专文《什么是“文化”》中,尝试给文化下定义。他认为:“文化者,人类新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本文指出,”在人类学中,“文化”则被认为是意义、思想、观念、价值和象征的集合物,代表社会最重要的精神与本质。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语言和发展过程,种种因素构成了“文化”。
关键词:
文化发展
番禺文化
历史定位
作者简介:
曾惠娟:
相关报告
番禺文化发展战略基础研究之导言
番禺城市化的冲击与文化调适
番禺乡村文化与传统村落之保护与提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调查
番禺文化产业战略研究
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
逻辑视域下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表征、原因、效应:当下中国“文化热”之三维透视
2022年广州文化发展情况分析与2023年展望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6)
文章目录
解读“番禺”
(一)史籍中的“番禺”
(二)作为行政单位之“番禺”
(三)作为文化符号之“番禺”
(四)番禺外之“番禺”
历史变迁中的“番禺”的文化价值
(一)作为珠江三角洲城市母体的“番禺”
(二)浮生之“番禺”文化
(三)番禺文化的“乡土”本色
当代“番禺文化”之定位
(一)概论
(二)把番禺建设成为岭南文化的栖息地
(三)继续保持水乡文化特色
(四)以“乡土”为根基的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