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走出去”(2010~2016)
作者:
祝和军
孙磊
出版日期:
2019年3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大小:
586.46 KB
报告字数:
10551字
所属图书: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年度报告(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3.18-31
管永前
张朝意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
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
摘要:
当今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习近平的这一段讲话鲜明地阐述了“中国道路”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具体实践中内在生成的具体制度和发展模式,即“中国制度”和“中国模式”。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条“中国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经历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重大实践后的正确历史选择;从现实角度来看,“中国道路”的开拓、发展与成功充分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也在实践中丰富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
研究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传播主题
作者简介:
祝和军: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孙磊:
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相关报告
日本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动向(2000~2010年)
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发展
正确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现实进路
试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中国智慧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四重逻辑
习近平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论述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性反思
收入分配的尺度及其现实价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收入分配尺度理论的四维解读
文章目录
·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走出去”基本情况及其分析
·
国外学界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的关注及其分析
·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走出去”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