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生产相对过剩与经济危机若干诱因的关联:一个动态博弈分析

作者:
乔长昭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大小:
945.6 KB
报告字数:
30233字
所属图书: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20年第3卷第2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但是,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经济危机的论述较为零散,而且经济危机的诱因又极其复杂多样,故而难以构建一个综合地表述其经济危机理论的数理模型。本文通过总结归纳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经济危机问题的论点,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意识到了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等经济现象对生产秩序的干扰作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同现代兴起的信息经济学和动态博弈论在基本原理上是兼容的,充分运用信息经济学和动态博弈论的数理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解析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内在逻辑。因此,本文围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观点,构建了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历次经济危机的记述,将生产相对过剩与造成经济危机的若干具体原因进行关联分析,使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丰富内涵由数理模型进行规范的论证,从而为解读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此外,本文通过数理模型推导出关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多个命题,进一步凸显细化了经济危机产生的具体诱因,对于理解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贸易争端、政治冲突、货币超发等问题,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生产相对过剩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作者简介:

乔长昭:乔长昭,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经济学。

文章目录
·引言
相关背景
  •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诸多解读
  • (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数理模型的探索
  • (三)均衡增长理论视角下的马克思经济危机模型
理论基础
  • (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商品买与卖的分离、货币中介、供求关系以及价格波动
  • (二)导致生产不确定性的若干因素:盲目性、偶然性、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
  • (三)固定资本更新的作用:经济危机周期的物质基础
  • (四)经济危机的根本性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模型构建
  • (一)模型的基本假定
  • (二)投资阶段的虚拟博弈
  • (三)生产阶段的实际博弈
模型分析
  • (一)市场竞争与利润水平
  • (二)消费需求与产品成本
  • (三)货币数量、信用扩张、金融投机等虚拟经济成分
·结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