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忠信”乃为人之本——儒家的君子之道

作者:
杨汝清
出版日期:
2018年8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大小:
2.53 MB
报告字数:
20530字
所属图书:
城市国学讲坛(第九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君子之道在儒家思想中极其关键、极其重要。如果大家读过儒家的经典,会看到大量对“君子”的表述。与“君子”对应的词是“小人”。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小人”这个词,就会想到人品低下、阴险狡诈一类,其实儒家所说之“小人”的意思与今人不同,是指社会地位比较卑微,没有学问,遇事斤斤计较,目光不够长远的人,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老百姓。为什么称他们为“小人”呢?最初是和社会地位高、有身份的“大人”相对应而言的。后来儒家从道德层面赋予新的意义,用“小人”指称那些对自己的德行没有主动追求的人。而“君子”是什么人?就是有自觉的道德意识,在小人中脱颖而出的对自己的道德要求非常高的人。所以,儒家在谈论“君子”和“小人”的时候,是从德行和地位这两个层面来说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认为,个人的德行与社会地位是相配的,《中庸》里说道:“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就是说德行广大者,地位、福禄、名誉、长寿都可以得到。从位的角度来说,就是在社会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因为大德行者可以在社会中起教化作用,可以引领更多的人在一定的思想高度上不断地提升自我,这就是儒家讲的道德教化。所以儒家说“君子”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包含了德行和地位这两个层面。居其位,同时有其德,才能称之为君子。大家应该背过儒家经典之一的《诗经》,里面首篇的第一句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所说的“君子”,根据《毛诗》解释是指周文王,为什么周文王能被称为“君子”呢?因为他具有崇高的德行,同时具有很高的地位。因此,“君子”一词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层次是指对道德有主动诉求的所有人,这个人群包括了圣人、贤人、君子,周文王属于圣人级别,他也是位君子。所以君子严格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君子包括了圣人、贤人、君子,而狭义的君子是专指刚刚进入道德意识自觉,愿意在道德领域里自我提升的人群。譬如《论语》里的名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等等,这些名言里的“君子”就是广义的君子概念。如果与圣贤相对应,“君子”就是狭义的概念,指进入道德境界第一步的人。以上对“君子”的概念做一些简单的区分。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杨汝清:杨汝清,字杭之,号水木心斋。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儒家学者。现任苇杭书院山长兼儒家文化研究院院长、江南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美国旧金山燕京书院导师、北京继光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国学联盟导师、儒士社导师、幸福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文化大使、中国书院学会理事,代表作有:《〈孝经〉与成功人生》、国学玩诵本系列、《孝道离我们有多远》。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