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的缘由

作者:
出版日期:
2018年6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22111字
所属图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社会心理或大众意识,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觉建构的必然。由于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基础源于人民群众的根本认同,这一认同的逻辑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真理性、科学性及其与人的内在需求的价值契合性,其实质是对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意识形态认同的权威模式以及日常生活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面临的差异性的凸显,决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理论形态、观念形态向大众日常生活转化为必要选择。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着“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的时代使命,要完成这一时代使命,同样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理论形态、观念形态向人们日常生活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转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常生活化知识系统价值系统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的逻辑前提
  • 从价值到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般概念分析
  •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育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的可能性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日常生活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具有内在合理性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的必要性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存在一定间距
  •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世界深刻转型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