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推进河北省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策略研究

作者:
刘丽敏 王依娜
出版日期:
2022年5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大小:
1.23 MB
报告字数:
11594字
所属图书:
河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报告(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符合社区治理的内在需求。近年来,河北省各地在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中探索出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创新模式,为推动社区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总体上,还存在对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认识不足,志愿者参与渠道不畅、参与效果不明显等突出问题。本文在探讨志愿者参与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省域内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运用社会互动理论对当前参与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党建引领、良性互动、挖掘人才、激励保障”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

社区治理河北社会互动志愿者参与

作者简介:

刘丽敏: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

王依娜:河北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

文章目录
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作用
  • (一)推动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
  • (二)促进社区治理参与对象公民化
  • (三)引导社区治理形式互动化
  • (四)加强社区治理原则的法制化
河北省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实践回顾
  • (一)“单位制”兴盛时期
  • (二)“街居制”过渡时期
  • (三)“社区制”逐步完善时期
  • (四)新发展阶段
河北省探索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成果和新亮点
  • (一)党建引领模式
  • (二)“3+3+3”志愿服务模式
  • (三)“邻里节+志愿服务”模式
  • (四)“社工+志愿者”模式
河北省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问题
  • (一)行政色彩浓厚,发动群众不够
  • (二)针对性不强,治理效果不明显
  • (三)社会对接机制不健全,活动效果难以持久
  • (四)激励政策不够完善,志愿队伍不稳定
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制约因素
  • (一)互动主体单一,缺少居民参与
  • (二)“符号”错位,居民积极性难以激发
  • (三)沟通渠道不畅,居民回应不积极
  • (四)对志愿者的激励政策还不够完善
推进河北省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建议
  • (一)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
  • (二)发挥志愿者自身优势,构建以居民为主体的良性互动机制
  • (三)注重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在实践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 (四)加强志愿者激励与保障,完善志愿者促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