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因素与长效机制

作者:
金丹 赵松林 张丽英
出版日期:
2022年2月
报告页数:
38页
报告大小:
1.27 MB
报告字数:
30283字
所属图书:
海南乡村建设调查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首先提出,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表现出较明显的国家建构特征,形成了样态丰富的整治模式;其次,本文立足实地调查,发现和总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并提出海南农村人居环境政治影响因素有政策执行力、农民主体性、消极性习惯、基础性条件、基层组织治理等方面;再次,将海南同湖南、广西等省份相比较,总结五种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党建融合模式、村民自治模式、多元共治模式、小单元竞赛模式和利益多级关联模式;最后,利用国家治理理论,提出构建海南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国家建构乡村振兴农户参与

作者简介:

金丹:女,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现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乡村振兴与“三农”政策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合作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5篇;撰写研究报告20余份,其中3份报告被省领导肯定性批示。主持各级各类项目18项,其中,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方向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赵松林: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海南省领军人才。现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区乡村振兴研究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热带地区乡村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农业产业相关技术及宏观发展战略、科技支撑服务和热带农业新型智库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及多项省部级一等奖。

张丽英:

文章目录
引言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问题的提出
  • (三)文献梳理与研究视角
  •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实状况
  • (一)农户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的知晓理解情况
  • (二)农户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的行为方式
  • (三)农户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参与情况
  •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成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影响因素分析
  • (一)政策执行力: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落实的重要因素
  • (二)农民主体性: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关键因素
  • (三)消极性习惯: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落地生根的阻碍因素
  • (四)基础性条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质的约束因素
  • (五)基层组织治理:吸引农户参与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的联结因素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模式比较研究
  • (一)党建融合模式:党组织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相融合
  • (二)村民自治模式:以自我管理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 (三)多元共治模式:多主体共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 (四)小单元竞赛模式:以基本单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整治
  • (五)利益多级关联模式: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层联动体系
  • (六)五种典型模式的比较分析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构
  • (一)不断强化学习与引导机制,准确理解与执行国家政策
  • (二)不断改善投入与激励机制,保障整治工作持续推进
  • (三)不断完善工作责任与利益机制,提升农户参与积极性
  • (四)强化基层组织联结机制,突出其在环境整治中的中介作用
  • (五)建立融合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 (六)继续强化问责与监督机制,协同落实整治提升工作任务
·小结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