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实践与启示
作者:
王海燕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大小:
1.06 MB
报告字数:
13413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第五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1.367-383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在新时代组织实施了人类社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脱贫攻坚战,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政策举措,经过百年接续奋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实践,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与贫困和落后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百年奋斗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使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以及数以亿计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所迸发的巨大力量,为新发展阶段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借鉴、坚定了奋斗信心。
关键词:
改善民生
共同富裕
脱贫攻坚
消除绝对贫困
作者简介:
王海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教育科学研究部主任。
相关报告
“改革开放与中国扶贫国际论坛” 主旨演讲辑录——吉尔伯特·洪博(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总裁)
共享发展的手段与原则:“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并举
共同富裕进程中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锻造脱贫攻坚精神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2021年中国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研究述评
陈岙村:富在青山绿水间
中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演进历程、指标体系、指数测算及实现途径
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逻辑与路径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浙江实践
文章目录
“革命”式减贫:扫除和消除贫困的政治障碍(1921~1949年)
(一)围绕土地开展革命斗争
(二)大力促进根据地生产发展
(三)尽可能改善贫困农民的生活
“制度”式减贫:奠定消除贫困的制度基础(1949~1978年)
(一)实现“耕者有其田”
(二)组织起来发展生产
(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四)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开发”式减贫:为消除贫困提供更多的机会渠道(1978~2012年)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农业大发展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崛起增加消除贫困的渠道
(三)实施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
“精准”式减贫:凝聚起中华民族减贫的磅礴伟力(2012~2020年)
(一)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二)围绕减贫重点难点攻坚克难
(三)大扶贫凝聚了减贫的磅礴伟力
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实践的启示
(一)党的领导是消除贫困的关键
(二)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三)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四)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基础
(五)牢牢把握“精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