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思想上的变革都是在对既有传统的反思和超越中产生的,马克思的哲学观也不例外。要领会马克思关于哲学本身的深刻思想及其所实现的理论变革,就必须首先对他所面对的传统观念进行把握。总体而言,在西方文化的语境中,哲学意味着一种超越现象世界、探索形上的本体世界的理论活动。然而,自哲学诞生以来,其探索本体世界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又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于哲学的本质和使命都有着颇为不同的理解。也就是说,哲学从来就不具有确定的、既成的形象,如果说对于任何一门具体科学本身的探讨都是多余的话,那么“了解什么能被称为‘哲学’的问题总是哲学的真正问题,是它的中心,它的根源,它的生命原则”包亚明主编《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德里达访谈录》,何佩群译,包亚明校,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第222页。。也正因如此,哲学观向来是一个富有意义的问题,它构成了每一时期西方文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对于哲学本身的思考也必然要以哲学在当时历史语境中的理论定位作为自身的思想史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