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理性批判与新哲学的建构

作者:
出版日期:
2020年1月
报告页数:
46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32932字
所属图书:
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马克思理论的双重维度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理性”或者说“理性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在精神层面区别于传统社会的重要特征,是资本主义时代的精神内核。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对金钱、财富或者说物质利益的追求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特征,而资本的本性表现为不断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目标。那么,资本主义社会(或者说现代社会)对财富、利益的追求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资本”与“理性”的同一,或者说,资本的精神与理性的精神的同一。韦伯曾这样界定资本主义的特点:“不外乎以持续不断的、理性的资本主义‘经营’来追求利得,追求一再增新的利得,也就是追求‘收益性’。”〔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4~5页。建立在科学技术繁荣基础上的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保证经济活动的规范化、组织化以及系统化而建立的资本主义劳动体系乃至法律法规,都是理性化资本主义的体现。资本主义的理性精神通过近代理性哲学来实现自我凝练和言说,而德国古典哲学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理性精神内核的“有内涵的代言人”,它在教导人们以理性的方式看待世界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教导人们用资本的视角来看待世界。马克思对近代理性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的精神的批判;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性变革,也就是倡导人们用新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自己的时代、社会以及历史,最终也是对个人命运和未来的新理解。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理性批判实践思想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近代理性哲学内部的批判性发展
  • 1.近代理性哲学的确立:从古典到近代
  • 2.康德哲学:调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 3.黑格尔哲学:理性主体与实体的统一
马克思对理性的批判与超越
  • 1.从宗教批判到理性批判
  • 2.理性的思辨性和抽象性
  • 3.双重维度视域下的理性反思
  • 4.重构理论与现实的关系
实践逻辑再审视——布迪厄与马克思的比较
  • 1.布迪厄的实践逻辑
  • 2.布迪厄与马克思的“联结”